cover_image

向新而行丨曹璐教授为中传新闻学院2022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学工办 中传新院
2022年09月09日 02:43

击蓝字 ● 关注我们


2022年9月7日下午

原北京广播学院教授、首批博导

曹璐教授

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全体本科新生

带来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开学第一课”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曹璐

图片

曹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9年任教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历任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主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获中国传媒大学“有突出贡献专家学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图片


曹璐教授通过讲述自己的任教经历,回忆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最初的办学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标。

曹璐教授从复兴门外最初的那栋灰楼讲起,深情回忆了周新武、温济泽等第一代校领导是如何逐步构筑起新闻学院的发展脉络;讲述了赵玉明、王振业等老前辈如何拓宽新闻学院的发展平台,摸索孵化新的专业,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撑。

图片


在当时的环境下,即便缺乏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新闻学院的教学理念仍具有前瞻性、奠基性和包容性,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这离不开前辈们的高屋建瓴与辛勤奉献。前辈们创造的辉煌历史让当下新闻学院的全体师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能够在双一流的广阔平台上成长,新闻学院延续六十余年的办学精神需要一代代学子薪火相传。


     从现在起,你们已经进入了中传新闻时间


曹璐教授嘱托2022级的新生同学们,要珍惜在新闻学院度过的一千多天时光,在学业上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在生活中创意美好、创造快乐,学会向内归因,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在未来的四年践行并发扬新闻学院的精神,希望今天新闻学院的师生能够传承老前辈们的优良传统,老师和同学相亲相爱,在未来的日子里共同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有所期 方能远行

希望每一位小白杨都能够

通过今天曹璐教授的分享

怀揣着对新闻的执着

和对梦想的期盼

逐梦起航 向新而行

下面我们一起聆听

他们的感想


刘一申2022级 新闻学 


9月7日下午,入校仅三天的新一届新院小白杨有幸在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领略这位备受敬爱的老院长分享她与中传、与新院的故事,聆听她对后辈的期盼与嘱托。

曹璐教授在课堂上向初入中传的我们讲述了这里从广院到中传、从新闻系到新闻学院的前世今生,她用最温柔和慈祥的面容和语气诉说着一位新闻人、一位教育家在几十年风雨里所经历的最坚定和沧桑的往事,她字句缓慢而清晰,并不算激昂却充满了力量。她讲曾经仅有立锥之地的广院、讲学子们心中“永远的灰楼”、讲最初的校领导的革命故事、讲她与曾经的同学共事的历程,在她的唇齿的开闭之间,我们听到了数十年来新闻从业者为家为国的无二风骨,也听到了如今新院学子赓续前人薪火、“把新闻写在大地上”的伟大使命。教授的面孔中已被刻满了时光的影子,但她的话语里却尽是闪耀着的榜样的光辉。

几个小时的讲座也许无法完全传递教授的思想,但无法否认,一个无限动人的声音已经将新闻人该有的风采与使命送入了你我灵魂深处。与眼前的一切结缘已是荣幸之至,希望在未来无论通向何方的道路上,我们能在这里不断完善的知识、素养和追逐真理的品格都能在岁月的磨砺下与前辈一脉相承,让我们的生命也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里焕发春光。

郑婷月2022级 传播学 


“故今日之责任,而全在我少年”,青年本该奋力前行。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曹璐老师为我们大学萌新讲授了“开学第一课”,曹璐老师虽已处于耄耋之年,但她的言行举止仍然透露出她的优雅,饱经沧桑岁月,仍温柔待世。听她娓娓道来,一条属于北京广播学院砥砺前行之路像是向我们铺卷开来,首任院长周新武先生也好像穿过了岁月长河缓缓来到我们身边。我能感觉得到曹璐院长讲述时的哽咽,同样我也是百感交集。前辈们已经为我们铺好了路、点亮了灯,新闻传播事业该由我们延续了。谨记曹璐老师的教诲,发扬先辈榜样力量,传承北京广播学院品格,与中传同呼吸共命运,展现青春风采,做一名优秀的传媒人才。我辈自强,新闻学院亦强,中国传媒大学亦强!

孙尚2022级 传播学(计算传播方向)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6号的下午,我们敬爱的曹璐老师在线上给我们这些年轻的白杨上了专属中传新闻人的开学第一课。

 聆听完曹璐老师的讲座,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身为大师,她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广播教育工作者,是新闻学院的奠基人,成就无数,著作等身。一心育人,她是同事眼中的贴心人,学生眼里的好老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老师坚定的嗓音中,新闻学院的艰辛创业史被娓娓道来。在曹老师的分享中,周新武、左荧、温济泽等老一辈新闻学院奠基人的奉献让我为之动容,新闻学院经历的历史变迁让我万分感慨。我们和曹老师之间虽然隔着屏幕,却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她对我们这些年轻新闻人的期待。这份期待也督促着我们传承好新闻学院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维护好温情包容的学术氛围,坚持好严谨认真的新闻态度,从前辈的手里接过奋斗的接力棒,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助力新闻学院创造新的辉煌!

王宇迪2022级 传播学(舆情分析方向) 


九月伊始,新闻学院的曹璐教授为我们刚步入中传校园的小白杨讲了“开学第一课”。

岁月不败风华,走过八十五载,曹璐教授言谈中仍是温柔。看她轻轻抚摸着老照片,听她哽咽着为我们讲述已故行业前辈的故事,我仿佛亲历了她们并肩工作的难忘岁月,也憧憬着我们这代人的奋斗未来。对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是“当一个人的专业和爱好一致时,就是幸福的”,我想每一位怀揣信念来到中传新闻学院的学子都是幸福的。她说到合作最为默契的一位挚友曾拒绝了广告公司开出的高于同行十倍的薪资,毅然回到北京从事教育事业,培养一代代的新传人。我才真正理解到“薪火相传”的含义,这四个字是前辈对后辈的期许,是后辈对前辈的承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新闻理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吾辈青年躬逢盛世,定当铭记教诲,赓续前辈精神,步履不停,奔向新的征程!


立足主流,培养一流

这里是

新闻传播人才的摇篮

传媒行业梦想的起点

欢迎来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编辑丨孙博文 赵雅婷

图片丨王宇迪 郑婷月

审核丨孙博文

图片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学院

微信公众号|中传新院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学院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传新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