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金色芳华 逐梦前行 | 爱中传的N个理由

中国传媒大学
2019年11月15日 06:05
图片


秋风送爽 梧桐叶落 银杏金黄
2019年11月10日
中国传媒大学六十五周年校庆活动日
近4000名校友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母校
同在校师生一起共庆母校华诞

图片

一段段悠扬的旋律
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激发起校友们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归属感
更激扬起校友们心中火热的爱校豪情



图片


光辉岁月,我与中传一同走过


回顾六十五年漫漫发展之路,从良乡到南礼士路,再到定福庄,由最初的训练班到如今的“双一流”大学,在一代代广院人、中传人立德树人、接续奋斗下,中传走过了六十五年的光辉历程。


曹璐教授1959年毕业后就分配到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任教,兢兢业业六十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翻阅着学校的新版宣传画册,曹璐教授不禁回忆起与中传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喜悦,“从灰楼到如今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我事业的全部。对中传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已融入了她的骨血。


图片


“当年学校不仅教会了我们专业知识,更让我们明白大学生必须时刻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扛在肩头”,作为广院第一届无线电系毕业的本科生,吴桂英对母校的感情溢于言表。谈到当初广播局局长讲授的形势与政策课,她无比感激母校对学生进行的国家政策和国际视野的培养,让他们的事业走得更远、更稳。


1954年出生的高慧燃研究员与中传同龄,伴随中传走过了41年岁月,她见证了校园从简朴平凡到美观大气,“经过几代中传人的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水平更让人刮目相看。”

图片


建校65年来,中传为党和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大多数活跃在传媒一线,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工作着、奋斗着。学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老一辈广院人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年轻一代的拼搏努力。

新闻学院王锡苓教授与中传的缘分始于2002年,她进校读博,十余年来秉承着老师的毕业寄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得知学校成功获批‘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教师的她激动万分、充满自豪,“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意味着学校的使命任务更重了,也意味着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她如是说。


图片


“新版校歌MV的编曲我们做了很多尝试,融合了管弦乐器甚至摇滚乐,最后向大家呈现出的是多种风格融合的作品。它非常有时代性,而且很年轻。”新版校歌MV的编曲王铉有着说不完的话。


“我经历了学校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年是蔡雨在中传学习的第七年,由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编辑方向)本科生到2019级广播电视学博士(硕博连读)。体育场和游泳馆的建成开放,“刷脸”进校,无车化校园让“海底捞”大学美誉更加名副其实。校史馆中传文化广场的开放成就了新的文化地标,也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作为风华正茂的小白杨,她与中传的故事还很长很长。


献礼中传,匠心锻造校庆活动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庆祝母校65岁生日这天,校友们从祖国各地赶来,只因同一份热爱与思念。

“亲爱的母校,祝您生日快乐。校庆日当天,师生校友携手奉上精品活动和节目,献礼中国传媒大学65周年诞辰。新版校歌MV发布仪式上,掌声雷动,泪光莹莹;校友代表座谈会上,欢声笑语,共话情谊;“年轻的白杨”歌会上,师生唱响时代华章;“白杨”嘉年华,师生校友追忆校园青春足迹......


图片


阎玺2011年从中传毕业后留校,一直负责校报编辑工作,今年她参与了学校新版校歌、新版宣传片、新版画册的组织协调工作,深深感受到师生校友对母校的热爱、社会对中传的认可:“作为学校的一员,我心里由衷地感到自豪。祝福母校,在新时代继续吹响引领传媒业发展的号角;祝福一代代小白杨们,成长为党和祖国需要的参天栋梁!”


图片


校友代表座谈会上,弥漫着浓浓的情意,大家畅所欲言,交口称赞母校骄人业绩,畅想母校美好未来。廖祥忠校长动情地说:“没有校友的鼎力支持,学校不会有今天的大发展,母校的理想就是让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出门骄傲,进校温暖。”


“校有需,召必回”,200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李杨薇语气坚定。她觉得这样的情结属于每一个中传毕业生。“我们就是抱着一颗感恩之心,希望能够尽我们所能去回馈母校,也通过我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业绩为母校添彩。”


图片


“年轻的白杨”师生歌会紧扣“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主题,分为忠诚、自信、包容、竞先四个篇章,校领导、师生校友同台歌唱更是将中传文化广场融汇成歌的盛典、欢乐的海洋,唱响中传人的风采。


图片


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君雨参与了学院的合唱,她关于歌会的记忆是五彩缤纷的:金黄的银杏叶,兴奋奔跑的孩子,笑意慈祥的老人,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美好画面。“经历了六十五年风雨的中传,依旧是所有校友的精神栖息之所。”高君雨相信,母校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白杨们,必将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片

歌会通过直播传递到千家万户,数十万人同步分享了这一欢乐的时刻。“校庆歌会的转播任务艰巨,但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任务。”作为转播团队的一员,2016级传播学专业的邓素凡感触颇深。5G+4K技术的使用,新景观机位的增设,转播团队的师生们攒着劲,不断奋进,回馈母校,致力为师生校友奉上最完美的视觉盛宴。对邓素凡来说,校庆这份珍贵回忆里不仅有金秋的银杏与校园里的欢腾喜悦,更有转播团队每一位成员共同努力过的每个瞬间。


图片


“白杨”嘉年华活动,吸引了师生校友积极参与,很多地方都排起了长队,都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留下一份特别的记忆。大家在这里,重温经典校歌,回首校园时光。“嘉年华互动区”的打卡小游戏带着校友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校歌驿站”上熟悉的曲调一遍又一遍响彻校园;“经典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家一起回顾了“广院杯”“广院之春”“风采之星”等品牌活动。

图片


“不管过了多少年,回到母校总是像回到家一样温暖。1959级无线电系的崔淑卿笑容灿烂,无比兴奋地说道。


薪火情浓,书写奋进篇章


“守好初心,坚定立德树人,写好新时代奋进中传新篇章。陈文申书记坚定有力的讲话,激发了师生员工和校友共同建设新时代奋进中传的满腔豪情。校友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常回老地方看看,与母校一体同心,携手并进。把满腔的爱校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开创中传更美好的未来。


看完新版校歌MV,1996级播音系校友徐春妮眼眶泛红。“我觉得这么多年,广院的情怀没变”,她感慨道,“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学习成长、接棒接力,继续传承着白杨精神。”望着校园里一张张充满青春活力的面庞,1983级电视新闻摄影专业的姜力也感慨道:“现在的孩子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让我感到广播电视前途一片光明。”

图片


匆匆岁月流过,六十五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薪火相传,已深深嵌入了中传人的精神家园。

图片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2001年至2007年在中传硕博连读的娄开阳,为学院捐赠了重达一吨的书籍:“母校与校友的关系和感情是日渐深厚的,我也希望能为学校的未来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捐书反哺,52号楼旁的人文书屋被塞得满满当当,大家的心里也是满满的暖意。


漫步人生路,母校是永远的家园。“从在校读书到留校任教,我的人生已经和广院、和中传紧密联系在一起。”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陈雅丽老师满怀深情。2005级理学院贺鹏希望校友们能够多多回来支持和建设母校,推动新时代中传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他自己无论毕业多少年,都愿意为母校的建设尽一份力,添一把火。

图片


要像金字塔,能广能深,让自己的知识更广袤。基座越广,将来的发展越有力量。”1998级新闻系校友、《人民日报》社会版主编李智勇对年轻一代的小白杨们有着殷切的期望。“希望中传学子在保持对专业的热爱的同时,能够开阔自己的眼界,助力学校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转型发展。”

六十五载风雨路,砥砺奋进中传行。带着校友深情而充满期待的祝福,带着老教授们坚定的支持和殷切的希冀。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必将敢于担当,守正创新,勇立时代潮头,开启传媒教育新格局,奏响中传奋进新篇章。

图片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视  频  |  李若琳  黄玉婕  孟  特  王宇豪  陈佳琪  王锦添 

记  者  |   郭  会  徐佩琦  王伊妮  林舒琪  高翀 陈彦池 陈丽婷

撰  稿  |   尚新英 白子琦  张菲垭  陈彦池 郭 会

编  辑  |   张菲垭 林舒琪 陈桂雨
责  编  |   尚新英
编  审  |   王维家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传媒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